学术科研

学术预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预告 > 正文

智能纤维器件与装备技术研究

作者: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09-23 浏览次数:

简介:陶光明,华中师范大学首席战略科学家、智能健康交叉科学中心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科学探索奖”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陶教授致力于智能纤维器件与装备技术的交叉学科研究工作,先后在Science, Science Robotics、Science Advances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约130篇。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纤维材料改性与复合技术分会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激光杂志社第三届青年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先进纤维材料Advanced Fiber Materials期刊(影响因子21.3)创刊副主编、国家科学进展National Science Open(Engineering)期刊副主编等。陶教授所带领的科研团队围绕着产业技术创新关键问题,创建了世界上首条光学超材料织物器件生产线。获2024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6),相关成果入选2025光学工程前沿交叉优秀成果、“2024中国光学领域十大社会影响力事件(Light10)”、“2021年中国光学十大进展”、“2021中国光学领域十大社会影响力事件(Light10)”、,相关技术研究在多个国家战略需求领域做出了贡献。现任民革十四届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摘要:

光电功能纤维器件与装备为智能可穿戴设备带来新的生机,通过将多种光电功能材料以跨尺度结构集成在柔性纤维与织物中,可以精准、快速且持续性感知和调控人与物质交互过程中光、热、电、力等多物理参量的变化。我将介绍本团队在纤维器件与装备领域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1)研制了一种基于纤维内纳米颗粒和纤维间微米结构的跨尺度宽光谱光热精准调控织物器件,实现汽车模型内部降温超30 ℃、人体皮肤表面有效降温约5 ℃;2)研制了一种高精准无感化人机交互电子织物器件,获得了高达96%的交互精度;开发了一种无感化生命体征监测装备,通过“无感化交互传感-全覆盖实时传输-云边端协同处理”三位一体技术,形成疾病症状可量化的智能评估体系,对人体进行长期、实时、无感化的监测心率、呼吸、体温、动作模态等体征信息;3)研制了一种微创医疗纤维机器人“Fiberbots”,通过精确导航和能量传输的协同设计,实现了一种新型的体内导航-任务-循环的介入平台。

时间:2025年9月25日17:00

地点:华岗苑南五报告厅